樊洁.普通高中教师如何理解“大概念”?[J].全球教育展望,,51(1):88-.
摘要核心素养时代,教师以大概念为基础进行大单元教学已然成为一种潮流。以福建省的17位普通高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教师对大概念的理解状况。研究发现,(1)高中教师对大概念的理解缺乏全面性、系统性;(2)高中教师通过大概念从学生立场落地核心素养;(3)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测量高中教师理解大概念深度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还体现了教师教学理念更新相对滞后以及变革的“艰巨性”。
关键词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高中教师;理解
作者简介
樊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上海)
一、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按照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诚然,教学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变革,普通高中开始倡导单元整体教学。然而单元整体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将素养落实到单元中,以何作为统合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目标,于是,理论界和实践界都不期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到“大概念”这一主题之上。[1]
“大概念”是一种学科顶层概念,它是经过检验并处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对学科内容所反映的事物与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与较高的归纳程度。它能够解释学科的本质、整合学科知识,构成学科内容的骨架,并在学科各学段具有可教性与科学性,[2]不少国家将之写入课程标准。单元教学是连接课程与课时的津梁,它强调对课程内容进行统整,而不限于单一学科或学科内的单一内容。而在学习逻辑的教学单元中,单元内容多是非连续的,一切围绕着复杂的学习任务来组织。如果要将非连续性内容组织在一个单元中,则需要在教学时围绕大概念设计课程教学方案。[3]此外,一个大概念(抽象的观念或概念)需要一定数量的具体案例才能支撑,传统的课时教学设计时间太短、内容相对较少,导致教师无法使用大概念开展教学。为此,教师要围绕大概念开展教学活动,也要求采用单元或者大单元的形式。
作为支撑教学从课时层面到单元层面变革根基的大概念,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而逐渐为教师们所熟知。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年版年修订)》强调,“注重学科内容选择、活动设计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养成的有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