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大王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不过,在我们的生活中确确实实存在着很多天才的案例,他们往往会比同龄人有着更为突出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达到既定的目标,甚至还可以做的更好,陈舒音就是这样一位“神童”。
对于陈舒音,大众可能都有些陌生了,但在年的时候,她却是人人热议的“神童”。
陈舒音六岁进入了小学,七岁进入初中,十岁考上高中,然后在年以十二岁的年纪考上浙江大学医学专业,这如同坐了火箭的升学速度真不知羡煞多少同龄人。
这件事距今已经过去了五年,神童陈舒音的现状又是怎么样的呢?
年的六月,在高考的那两天,考完最后一门的陈舒音带着自信而淡然的笑容走出了考场。
在见到父母的那一刻,陈舒音还特意给他们比了一个“V”字手势。看到女儿如此从容自信,本来还满怀忧虑的陈舒音父母顿时松了一口气。
对于高考,想必很多学生及其父母都有所体会,越是最后关头,每一个人的心理压力越大。即便是父母,也会对此很是紧张。
这一方面是因为对结果的期待,另一方面是因为对孩子心态的隐忧。但陈舒音的父母有所不同,他们之所以会紧张,倒不是担心孩子考不上。
事实上,陈舒音在最后阶段的每一次模拟考试成绩都在分以上,所有人都对她考取名牌大学抱有很大的信心。
而陈舒音的父母是担心这种万众期待的压力积压在年仅十二岁的女儿的肩头,会让她承受不住。
毕竟这是陈舒音第一次高考,很多人都会在这场关乎命运的考试中因为过分焦虑而发生意外状况。
所以,看到女儿自信地走出考场,陈舒音的父母自然也是让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在高考结束后的那段时间,陈舒音终于可以放下学习去拥抱生活了。
这么多年来,陈舒音的父母最担忧的就是孩子过早地进入高强度的学习中,会让她失去童年,这或许会成为一生的遗憾。
所以,在高考结束后,夫妻俩带着孩子去各个地方尽情地玩,不管是游乐园,还是风景名胜区,或者各种餐厅,只要孩子想去和想要,他们都会一一满足。
看着女儿坐在旋转木马上那放松地笑容,陈舒音的父母也是无比开心和欣慰,之前的忧虑一扫而空。
终于,高考放榜的那一天到了,而陈舒音的分数则达到了分,超过了广东省高考一本分数线分,名列全校第十。
对于这个结果,陈舒音还有一些遗憾,因为她在前面的摸底考试中有着更好的发挥。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是天大的喜讯,无论是陈舒音的父母还是学校,都为之欢欣鼓舞。
随着陈舒音被浙江大学医学部录取,广东神童的名声不胫而走,人们纷纷被这个十二岁就考上浙大的姑娘震惊了。
参加过高考的都知道,过本科线都已经被誉为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何况是考上名校,更何况是这么小的年纪。
陈舒音一下子就火了,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让这个小姑娘成为了国内的名人。
一个叫冯悦荣的企业家知道后,出于鼓励孩子学习进步的目的,给陈舒音送去了十万元的奖学金,热闹非凡颁奖现场还一度被围观。
到了这一步,似乎已经很难用勤奋来定义陈舒音了,说是一句天才并不为过,爱迪生的那句名言在陈舒音的身上似乎不起作用了。
但如果我们仅仅用聪明过人来形容陈舒音,那对于多年来付出种种努力的小姑娘来说实在是太不公正。事实上,汗水与天分在陈舒音的身上是并存的。
陈舒音是在年出生于广东湛江的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家庭条件和普罗大众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她的父亲陈伟,一个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霸。
拥有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对于陈舒音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先天优势,但她更大的优势在于自己的敏而好学。
早在幼儿的时候,陈舒音的母亲和其他人家的父母一样,给孩子买了一些启蒙读物来看。可能很多人童年都有类似的经历,但我们更多地是对读书不感兴趣,更专注于玩具与零食。
而陈舒音不一样,她对那些花花绿绿的图书很感兴趣。等到她年纪稍大一些,识一些字了,故事书就成为了她的最爱。
在同龄人给洋娃娃梳妆打扮的时候,陈舒音选择了和书籍为伴。只是此时的陈舒音父母还没有意识到女儿的特性,只是当一个寻常喜好。
然而,在陈舒音五岁的时候,家里的书籍都被她读了个遍,她的求知欲也越来越旺盛,于是就要求父母不断地买各种各样地书籍。
这时,陈舒音的父母才意识到,自己的女儿有着超出年龄的求知欲。对此,父母当然是高兴的,只要陈舒音愿意读,他们都会尽量给她买。
然而,五岁的陈舒音接下来的提出的请求却让她的父母惊呆了。
原来,陈舒音是请求父母把自己送到小学去读书,她对幼儿园的生活已经厌倦了,那里的知识满足不了她。
而这一次,陈舒音的父母拒绝了,原因是因为他们觉得孩子毕竟还小,没有到法定入学年纪不说,过早的进入小学,一旦学习出现问题,可能会极大地打击学习积极性,对以后的发展也不好。
而且,在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候进入小学,陈舒音的父母担心会剥夺她对生活的乐趣,他们并不想拔苗助长。
不得不说,陈舒音的父母不愧是高级知识分子出身,其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清醒而明晰的认识,这也正是陈舒音没有重蹈“伤仲永”悲剧的原因吧。
尽管父母决拒绝了陈舒音的请求,但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孩子有些与众不同。
为了安抚孩子,也是测验一下陈舒音的能力,于是就给她买了很多书,还有一些是小学的学习资料。
这一下,陈舒音也就不再嚷嚷着要去小学了,她每天都钻到书堆里,潜心学习那些对于五岁的孩子来说还太深奥晦涩的知识。
一开始的时候,出于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担忧,陈舒音的父母总是时不时地对她说:“别学了,去玩吧。”
但是,陈舒音却不怎么爱玩,她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有人想方设法想让孩子学习,有人想方设法想让孩子玩,生活在这里出现了巨大地反差。
对于这一点,想必很多家长都会很羡慕,自己家的孩子要是能有这么认真,不知要免去多少家庭矛盾。
谁也没有料想到的是,仅仅一年的时间,也就是陈舒音六岁的时候,她基本上把小学的知识都学完了,几乎没有什么问题能够难倒她。
这下,轮到陈舒音的父母大跌眼镜了:难道咱家还出了一个神童?事已至此,也没有什么好怀疑的了,自家的孩子的确有着异乎寻常地学习能力。
对此,陈舒音的父母却没有很高兴,反而很担忧。至于其中的原因,还是之前说的怕“伤仲永”。
于是,陈舒音的父母开始想办法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即便是在家里也不让她看太久的书。
同时,陈舒音的妈妈告诫她:“学习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看不起别人,要不断地努力和拼搏。”
看得出来,陈舒音的妈妈唯恐自己的孩子迷失在成就中。
但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陈舒音根本不喜欢玩,她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做自己喜欢的事。学习对于陈舒音来说,就是能够让她感到快乐的事情。
终于,在得到父母同意后,陈舒音进入了小学读书。此时的陈舒音,相对于同龄人,在学习上简直是降维打击。
当别人还在认字、学加减乘除的时候,她已经把六年级的东西都学完了,老师上课讲的东西对她毫无意义。
最后,考试成绩出来了,陈舒音毫无悬念地成为年级第一。
老师们的表扬接踵而来,同学们也对聪明过人的陈舒音十分崇拜,只有陈舒音自己一点都开心不起来。
看到这一切,陈舒音的父母不得不开始考虑:要不让孩子试着读一下初中?
于是,在陈舒音进入小学一年后,也就是她七岁那一年,她和毕业班一起参加了当年的小学升初中考试。
在众人的期待中,陈舒音不负众望地考上了市重点学校湛江二中港城中学,还是其中的重点班。
陈舒音是神童的事情立即像风一样刮过当地,人人都对陈舒音的父母表示羡慕不已,连声夸赞小女孩的懂事好学。最后,在众人的瞩目下,陈舒音踏进了心心念念的初中校门。
一进入学校,就有很多人来围观陈舒音,那都是她的同学,只为了看一眼神童的模样。
起初,陈舒音对此很不习惯,但慢慢地她也就淡然了。
只不过,因为年龄太小了,陈舒音在初中没有遇到亲密地伙伴,她几乎一直是独来独往。
这倒也如了她的愿,因为这样可以不受其他人的羁绊,全身心地做自己的事情。
本来,按照神童的剧本,陈舒音应该在此后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直到考上心仪的大学。
但在初中,她的父母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第一阶段的学习结束了,而陈舒音的成绩仅仅排在全年级三百多名。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这个名次并不算差,但陈舒音在学校里是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