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两个同样优秀的孩子小学毕业,一个进了重点初中,一个进了普通初中,将来会有什么差别?
这个问题,站在提问者的角度来看,无非是两个结局:
进了重点初中的孩子,经过三年的学习,顺利地考入了重点高中,再经过高中三年的提升,自然也就轻松地考取重点大学,如、等,前途无量。
而进入了普通初中的孩子,结果自然可以预见: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即使再努力,至多也就是考个普通高中,或者职业学校。再往后设想,只有两条出路:一是毕业回乡,吃地瓜抱孩子;二是家庭经济允许的话,可以上个三本职业学院,而且还是民办的,最好就是拿个学历、过一下大学瘾而已。
这可能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差别。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应当是否定的,或者说不确定,下结论为时尚早。
第一,作为一个孩子,从上小学到大学毕业,初中阶段只是万里长征踏上的第一步,至多也就是第二步,还是基础的基础。虽然这个阶段的基础很重要,但是之后学业上的变数也是很大的。初中阶段努力程度和学习成绩怎样,能上什么样的高中、考入什么样的大学,不好推测,更不用说就业了。因此,结论“将来”有些为时过早。
第二,这个提问明显带有对普通初中学校的歧视。需知重点只是少数,普通占了多数,能上重点初中的学生仅是一部分。不可否认,重点初中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往往给予重点配备,学生来源也相对优秀。按理说,重点初中的学生全部升入重点高中、而后全部考入重点大学,才称得上名副其实。事实上能做到吗?如果做不到,对普通初中来说就不公平,就是对部分优质生源的浪费。
初中学校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升初中属于免试,教育资源应当一碗水端平。为此,主管部门提出取消重点学校和掐尖招生,实行划片就近入学,不失为明智之举。只有落实好这项措施,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资源,才能彰显义务教育的公平正义。至于涉及到具体学生个人,将来成不成才,有个什么样的前景,就看个人的努力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