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社·泉州通客户端3月10日讯(泉州晚报记者曾聪虹)日前,中共泉州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泉州市教育局印发年泉州市教育工作要点,对年全市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今年教育部门将深入实施市“十四五”教育专项规划和教育惠民生补短板专项行动,加快填补教育发展短板,推动基础教育公平公益优质发展,创新发展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等教育,大力发展适应产业转型需要的职业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新改扩建幼儿园33所
今年教育工作围绕加强党建、五育并举、提质培优、改革创新、育德培能等方面,列出了32个工作要点。
其中,学前教育方面,推进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新改扩建幼儿园33所,新增学位1.2万个,增创各级示范园20所,建设8个“总园+”学前教育集团,办好乡镇公办中心园,督促各县(市、区)巩固提升学前教育公办率在50%以上,普惠率在90%以上。启动乡村学前教育办学点标准化建设。指导晋江市推进“省级幼小衔接实验区”各项工作,促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新改扩建51个中小学项目
义务教育方面,推进优质均衡发展。新改扩建中小学建设项目51个,新增学位2.7万个,建设中小学教育集团6个,新增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75所,建成乡村温馨校园所以上。出台《泉州市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规划》,遴选启动1~2个县(市、区)作为率先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先行创建县(市、区),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继续推行义务教育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保障随迁子女平等入学权利。精准落实资助育人政策,推进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进一步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出台《泉州市义务教育新优校实施方案》,抓强抓优义务教育新优校培育项目。规范指导县域集团化办学,培育一批“名优校+”教育共同体,利用信息化技术试点实施“同步课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强民族中小学校和内地班内涵建设,完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学校食堂供餐比例和供餐水平。
新改扩建高中4所以上
高中教育方面,推进优质多样发展。围绕“高中教育质量全省走前列”目标,抓严高中达标晋级、省示范高中、课改基地校、特色高中建设,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7所,培育2个优质特色项目。新改扩建高中4所以上,竣工投用后新增学位0.4万个。
放大“名校+”效应,鼓励支持优质教育品牌到我市合作办学。推进优质高中联合体“”工作机制建设,统筹推进强基计划保障支撑、毕业班教师专题研训、毕业班学业质量监测项目,组织教育教学开放观摩研讨活动,推动全市普通中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建立全市高中录取统一招生平台,进一步完善高中招生改革。统筹谋划县域高中发展,健全提升保障机制,防止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师过度流失。
推动全市特殊教育内涵发展
特殊教育方面,推进拓展融合发展。“一人一案”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深化融合教育试点改革,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端延伸发展。推动3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有随班就读基地学校小学和初中各1所、在校残疾学生5人以上的普通学校建有资源教室和无障碍环境,指导20万人口以上未建设特教学校的县(市、区)筹划建设特教学校。
抓好省级特殊教育改革试点校和省、市级融合教育试点校(园)建设,积极探索符合残疾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教育教学方法和途径,助推全市特殊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
优质中职学校覆盖率达70%以上
职业教育方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筹建泉州市产教融合职教园区,完善产教融合信息发布制度,组建泉州市产教融合联盟,启动建设泉州市产教融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建设10个产业学院、5个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引导合作行业企业积极申报省级产教融合型行业企业。落实“双高计划”,高标准建设1个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0所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和36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支持县域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培养农村急需的实用技术技能人才。
开展10所“泉州市中职特色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校终期评估验收,全市优质中职学校覆盖率达70%以上。完善中职学校招生制度,实现与普通高中同一平台招生。新改扩建中职建设项目2个,竣工投用后新增0.2万个学位。
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
高等教育方面,推动升级赋能。落实市政府与华侨大学战略合作协议,通过项目共建推进市校融合发展。落实市政府与源昌集团共建泉州高水平大学框架协议,推进泉州医高专南安校区建设和泉州师范学院拓展提升。
支持黎明职业大学对标创建工科为主的本科层次职业学院。推动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等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开展校地、校企深度合作。推动泉州师范学院和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启动省级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闽南科技学院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准备、闽南理工学院和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做好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项目建设、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做好本科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专业评估工作。
发挥高校、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聚焦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大力发展紧密对接我市“六三五”产业体系建设急需学科专业,重点建设20个左右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0门左右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新增5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评估,培育20个市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二元制”试点,积极探索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