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老师这项半隐性收入,各地差距比工资

大家都知道,老师工资各地差异非常的大,大城市普遍高,小地方普遍低。实际除了工资差距,还有一项收入,各地的差距也非常的大。

那就是住房公积金以及与住房相关的一些补贴。有些城市的补贴比很多地方的老师工资还要高很多,我们来看一下。

1、广州研究生学历。初中,教龄7年,中级职称:住房公积金每月元,住房补助金每月元。光住房每月两项收入高达元。2、深圳普高老师,中级职称:每月住房补贴元,住房维修基金和住房津贴元,住房公积金元(60%可自由支配)3、山东某市初中教师,中级职称,每月住房公积金元,其余没有。4、天津普通教师,中级职称,每月住房公积金元。其余不详。5、广东江门辖下县级市初中教师,副高职称,公积金每月元,房屋维修基金每月元。6、河南某县城中级职称,小学教师,教龄26年,每月公积金元左右,其余从未听说过。7、北京某中学老师,中级职称,每月公积金元,房补元。8、浙江某县中学高级教师,每月公积金元,其余没有。

从网友提供的这些数据看,越是大城市的老师,各种福利待遇越好,而且与小地方的差距非常的大。所以谈老师待遇,如果仅仅谈工资,而不谈其他隐性福利和补贴,那就没有任何意义。

第一:很多地方的隐性福利补贴比很多地方老师的工资还要高。

看看以上数据,在大城市,很多老师的住房公积金比小地方的老师的工资还要高很多。还不说其他补贴了。有的地方还有取暖补贴、物业补贴、精神文明奖、年终奖、住房补贴等等。光这些项目加起来可能比一些地方老师一年的收入还要高。

第二:教师待遇决定教师走向,但越艰苦的地方实际老师们付出的更多。

目前,老师的待遇直接决定了教师的走向。

看看深圳等大城市,中小学老师很多都是院校毕业的,有的甚至是北大清华的研究生博士,再看看小地方,有一本的去就不错了。但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小地方吸引不来优秀的教师,教育发展不上去,经济不是更上不去吗?难道永无出头之日?

很多人总是说大城市房价高,所以大城市老师理应待遇高。但老师待遇是否应该以对教育的贡献来衡量呢?事实上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偏远山区的老师对教育的贡献更大,他们承受的远远高过大城市的很多老师,他们的待遇是不是应该更高呢?

第三:对老师的各种补贴国家是不是应该有个统一的标准?难道穷地方的老师活该一辈子没有吗?

我一直在想,这些各种补贴是按什么政策发放的,为什么很多地方的老师从来就没有呢?

国家对此是不是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算按当地的平经济发展水平来发,各地教师也应该都享受吧。如果不强制执行,难道穷地方的老师活该就没有吗?

本人河南教师,我们有公积金,但像住房补助金从来就没听说过。取暖费和物业补贴也是近几年才有。这些是不是老师本该享有的福利呢?

老师待遇一直备受人们热议,原因实际就是因为地区差异太大。有些人总认为老师工资很高很高了,但事实上中国大部分地区老师的工资都不高,尤其是这些隐形的福利补贴,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

公务员和老师待遇的差别也是体现在各种福利补贴上。所以抛开地区差异,抛开福利补贴,单单谈老师工资待遇,实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各位老师,也分享一下你的公积金等各种隐性福利吧,让大家看看老师待遇到底如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