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中比大学还难考

今年5月1号,国家出台了最新的《职业教育法》,从以前的字扩展到了多字,我看完之后觉得信息量非常大。

大家最关心的一个细节,就是以前“把一半人分流到职高的普职分流”这句话被删除了,改成了“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很多人就高兴了,觉得孩子能上高中,能考大学了。

其实不是的,这部法律二十六年来没有动过,今年突然大修,本质上是为了加强普职分流。

首先你得知道,立法之前的那个年代,中专学生是真的人上人,考不上中专才去考大学,根本不需要立法,大家抢着去上技校。新华字典里有个例句,叫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这不是跟你开玩笑,当时考上中专不但学费全免,上学期间就有补贴拿,而且只要一毕业,出来就是国家干部身份,马上包分配国企的工作,有的还直接进入政府机关成为公务员。等于十五六岁就端上铁饭碗,那个时候大学录取率25%,中专录取率只有10%。但是后来时代变了,国企大下岗,不包分配了,大学又开始扩招,上了高中基本上都能考个大学,中专反而成了断头路,毕业之后既没法深造,也没人分配工作。

年广东中职毕业生平均月薪只有块钱,几乎等于当地最低工资。同年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平均工资是元,后续职业发展也好得多。

职业教育如果没有出路,再强制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所以这次职业教育法的改革,最大的改变就在这里,未来的职业教育大方向,是要给中职开个口子,给中职学生考大学的机会,大范围的开放中职、高职、职业大学,专业研究生这一条进修路线,即使上了中职,一样可以读本科。这样做,给了中职学生和家长一个希望,一条上升的通道。之前家长真的太焦虑了,高考考不上还能复读,中考现在禁止复读,一考定终身,十四五岁的年级,人生就基本告别体面的工作了,这谁能不害怕?现在给中职留了逆袭的机会,推动分流的压力会小一点。

但是我认为这样还是不够,其实职业教育强大,本质不是学校建的好不好,老师工资高不高,而是毕业生能不能过好他的人生。德国的技术工人不论从工资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不会低人一等,高水平的技术工程师属于高端人才。所以我一直说职业教育改革,重点不是在教育而是在职业。

现在新版的职教法,就是认清了这一点,中职分流问题的症结不是小学也不在初中,甚至不在职业学校本身,而是毕业十年二十年之后的前途。过去上中职的人没有未来,有办法的家长们想方设法也会逃避,最后变成拼爹的比赛,最后被强制分流的只有家境不好帮不上忙的家长,这到底是教育分流呢,还是阶层分流呢?现在给中职的学生上升的通道扩大了,算是迈出了改革第一步,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02

最近十年,国家一直在各种文件里频繁地提到:要在初中阶段,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进行五五分流,这让很多家长感到非常焦虑。

但在我看来,不论未来国家政策怎么变,职业教育的巅峰时期都已经过去了,中职高职正在日渐消亡,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一比一分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孩子们来说不是坏事,对国家经济来说却不一定是好事。

这个是我在查全国各地的普高入学率的时候,发现的一个规律。

像浙江、江苏、广东这样传统的经济大省,最近几年的职业学校录取比例都特别高。年,浙江的初中毕业之后上普通高中的只有52%,全国倒数第二,江苏55%,全国倒数六。广东福建也都是排名倒数,差不多一半学生去了职业学校。

反倒是那些经济明显衰退的地区,普高录取率非常高。比如黑龙江,年的整体普高录取率达到了70%,排在全国第一,吉林69%,全国第三。还有第五名的内蒙古,第六名的辽宁,第十一名的甘肃,除了北京上海以外,职业教育比例低的地方,往往经济都不太发达。

我再把全国各省普高录取率,和同年当地的GDP增速放在一起一比较,就更明显了。

年普高录取率前十的省份,平均GDP增速只有0.97%,几乎没有增长,而同年职高录取率前十的省份,平均GDP增速却有3.8%,是前者的4倍。等于经济增长越是停滞的地方,考试反而越简单,上高中越容易。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人口流动。经济好的地方,一方面能够稳住当地的新生人口,一方面还能从外地吸引年轻人,那么这些地方参加考试的孩子就多。

反过来,经济不好,人口流出的地方,比如黑龙江,年的中考人数接近40万,学校就按照20万高中生,20万职校生这样的比例招人。但是到了今年,黑龙江的中考人数就只剩下25万了,但是20万的普高生的名额几乎没变,也就是说今年黑龙江只有5万多人考不上普高了。

而在浙江,从10年开始至今,每年的中考人数都保持在50万上下,只要不建新的高中,那普职1:1的招生比例就能继续维持下去。

但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全国整体中考人数未来一定会继续下滑,上海年还有接近10万的中考生,到了年就只剩下7万左右,北京的数据也差不多。不光是中考,未来高考也会面临一样的问题,大学扩招了这么多年,学校的大楼、老师、管理人员都已经招进来了,未来高考的孩子少了,大学很难跟着减少,结果就是录取率会一路上升。所以未来的趋势一定是中考高考越来越简单。

而那些大家都不想去的职业学校,人口一下滑,很快就会招不到学生,那么普职比例很快就会失去控制。这个事情实际上已经在发生了,年,一年时间,全国的中职院校倒闭了超过所,而普高数量几乎没有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的制造业马上就会开始无人可用,大规模的向越南和印度转移。

对于国家来说,职业教育的比例太低,肯定是不健康的。

03

现在普通高中的学生和老师的比例是12:1,平均一个老师只教12个学生,而职业中学的生师比是20:1,平均每个老师要教20个学生,而且专业课教师比例严重不足,学生很多是被强制分流的,都很厌学,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导致现在的职业教育水平还不高。

而且职校本来就是非常贵的,要买设备,要有实习,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现在全世界平均水平,培养一个职校生需要的成本,是培养一个普高学生的2.5倍。

但我们国家投在普通高中上是每年亿,投在中职院校上连亿都不到。钱不到位,现在职业教育就很难合格。想要职业教育达到合格水平,我们每年至少要往里多投入1万亿左右。国家是肯定出不起的,想要搞好职业教育,必须让企业进来一起出钱。

所以这次新职业教育法里,不但提出要“校企合作”,要发动“社会力量鼓励多元办学”,甚至还专门提出,要“支持引进境外的优质资源发展职业教育”。

那这两年,如果孩子已经在中职院校读书,以后还能有未来吗?

首先,现在中职是可以考大学的,现在中职学生最后考上本科的比例大概是10%,十个里面有一个可以逆袭成功。路子有几种,第一个是好好学文化课,参加普通高考,这是最硬的路子,难度也大,但是一旦考上,就是非常完美的逆袭。

然后还有“3+2”和五年一贯制,先中专再大专,再通过专升本想办法拿到本科学历。

再就是春季高考的单招,考上之后中职生能和普高生考取同一所大学,和普高生待遇一样,学制三年,毕业后发放三年制全日制统招大专毕业证。

还有就是对口升学,和普通高考都是在每年的6月7、8号考试,只考语,数,英和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缺点是考上之后不能选专业,之前学什么就只能接着学。所有上面这些大专学历都可以通过统招专升本,继续进修获得本科学历。

本次职教法改革之后,未来会有大量应用型本科,职高生考本科应该会成为常态。

山东省目前正在试点这一政策,具体做法是将现有半数左右省属本科转型为应用型本科,大约有35所,并且实行专门面向中职学生的春季高考,目标是让中职学生达到应用型本科学校招生比例的30%,未来不用专升本,直接上本科。

而且根据要求,以后考事业单位,考公务员,还有民企招聘,职业院校也会享受同等待遇,当然这些还需要一步一步地来。

现在中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年的人才缺口超过万人,图里这些专业在就业的时候都会有不少的优势,记得收藏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