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中师生是中专学历,学历价值

北京白癜风最佳最好的治疗方法 http://pf.39.net/xwdt/240611/m3pjgm6.html

文/可鑫教育微谈

时代不断更迭,人生的生活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提高,而精神文明的提高是建立在学历等级至上的。

我国年恢复高考,当年有万人参加高考,最终仅有27万人考上大学,录取率不足5%;而如今到了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万,录取率更是高达96%以上。

巨大的差距背后,是几代人为教育发展做出的不懈努力,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80年代的中师生。

80年代中师生含金量媲美现在的高校生?

年高考录取率还在6%左右,到了年直接提高至20%,这是那一代中师生成为教师后,为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刚恢复高考那几年,教育系统还不够完善,不能满足所有人都上大学的需求,教育部因此特设一部分初中生直接接受高等教育,也就是现在的中专生。

要知道当时的中专生可与现在的职高技校生不同,当时物质匮乏,经济压力大,城乡差距更大,大部分人都想早一点走出校门挣钱,中专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当时还流传着“只有考不上中专,才去上高中”的话。

而中师生则是中专里最有前途的,与普通中专不同,中师生需要上3年,学习教育相关理论知识,毕业后直接分配进体制内学校教书。

因此3年后,一大批中师生涌进中小学校园,填充了师资的空白,提高了教学质量,以至于到了83年高校录取率就有了巨大的进步。

80年代的“中师生”虽然是中专学历,但是含金量却非常高,甚至有过来人表示:“不吹不黑,那个年代的中师生,相当于现在的学历,”

“80年代中师生”VS“现在的”

首先是,学历价值方面

80年代的中师生虽然很厉害,而且比一般中专生多学一年,但依旧是中专学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虽然在当年因物质匮乏等原因,一些学生放弃上高中的机会,直接选择上中专,中专学历价值很高,但是“大学生”依旧是高学历的标签。

而高校是我国最高等级院校,自1年提出概念后,一直都是“名校”的标签,能考上院校的学生,都是拥有一定学习天赋的学霸。

所以从学历价值来看,80年代的中师生是比不上现在高校生的。

其次是,职业发展方面

当年的中师生是包分配的,毕业后分配到各个中小学校园当老师,薪资待遇虽然跟现在没法比,但也相当于获得了铁饭碗,在那个年代有了稳定的收入,是一件非常难能可贵的事。

现在无论是还是都不包分配,近两年受疫情影响,职业市场不是很景气,人们看到了铁饭碗的稳定性,纷纷追求其考公和事业编制,教育类铁饭碗也成为名校生的主流选择。

下图是清北毕业生职业方向选择,与其他相比,选择教育类岗位的占比很大,很多人名校生为进一所公办中学,使尽浑身解数,最终结果还不一定是好的。

从职业发展来看,80年代的中专生碾压现在的,但是长远发展看,现在的所获得的薪资待遇,都是以前中专生不能比的。

最后是,不吹不黑用数据说话

年全国各地中专生录取率仅为7%,各省重点中专名额有限,只有分数线达到了,且专业技能达到了标准,才能成为这7%的一份子。

但是八十年代中专生的录取率还并非所有学生的目标,还有一部分人选择参加高考考大学。

我国一共有39所院校,粗略计算全国高考生考上的录取率在5%左右。

从数据来看,考上的难度更高,高校也更加稀有。

不同年代,不同规格,一个中专,一个重点高校,学历价值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从前的中专是很多学生追求的目标,现在的也是所有考生的终极目标,在什么样的位置,就说什么样的话。

当下教育发展到一定高度,上大学成为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想要在普通中脱颖而出,只有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就是那个更高的目标!

话题讨论:

你觉得80年代的中师生相当于现在的高校生吗?欢迎留言交流分享。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9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