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很少有学生能享受到快乐的童年,特别是在提出中考分流之后,家长一下子紧张起来,中学生的压力骤增,中考的紧张感直逼高考。
中考虽说离大学还很远,可如果连普通高中都没考上,基本也无缘的大学了,上职高技校主要是学技术的,最好的出路也就是下工厂,这不是家长所期望的。
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孩子被分流到职高技校毁了前程,呼吁取消中考普职分流,希望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让所有想上高中的学生都能有学可上,很显然这是无法实现的。
不仅普通学生考高中难了,连尖子生考高中的难度都在增加,说起重点高中招生,就不得不提指标到校。
高分考生上普高,低分考生却能上“重高”,家长对指标到校不满
高中也跟大学一样有好坏之分,普通学生想的是能考上高中就行,而尖子生的目标则是重点高中。
重点高中师资水平高、资源丰富、学习氛围好,虽说压力大了点,但是进步空间更大,上重点高中考上更有机会考上好大学,所以尖子生的原则都是能上重高不上普高。
重点高中是按照中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在所在地区能排在招生名额之内的名次就能被录取,但是提出指标到招生后,分数的优势不是绝对的了。
指标到校是重点高中的一种招生形式,将部分招生名额分配到各所初中,校内进行排名,只要能在学校内排到名额之内就能上重高,这就导致重高学生的分数差较大。
初中的水平是不同的,好的初中里的中等生成绩都要比差的初中里的尖子生好,而指标到校让整体成绩的好初中里的学生失去了优势,明明分数高,却因为不在指标之内而错失机会。
高分考生上普高,低分考生却能上重点高中,这真的合理吗?家长对此表示不满,质疑指标到校的公平性。
指标到校招生比例提高,有一部分学生慌了
指标到校的招生形式一直存在,为什么家长和学生一下子接受不了了?因为指标到校招生的比例提高了。
以前可能只占所有招生名额的一小部分,而有消息称到了年或将实现指标到校百分之百,也就是说重点高中的招生名额将全部由指标到校大的形式来进行。
以前指标到校上不了重点高中的还可以凭高分被录取,而指标到校百分百就完全都要看分配的名额了,高分输给了低分,学生很不服气,在高水平初中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慌了。
而家长们也不理解,本来送孩子去读好初中是为了提升成绩从而增加考入重点高中的几率的,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还不如上一所差初中里当尖子生,上好学校也有错了吗?
其实家长所说的也正是指标到校的目的之一,正因为大家都觉得上好学校能增加上重点高中的机会,所以才会在择校时好生源扎堆,导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教育资源越发的不平衡。
没有好的生源学校很难发展起来,差的会越来越差,好的会越来越好,长期发展下去重点高中的名额几乎都被好初中的学生占了,正是为了教育公平才会采用指标到校。
指标到校利大于弊,学生要正视高中好坏对成绩的影响
指标到校确实会影响一小部分的中考去向,以前或许能擦边考上重点高中,指标到校百分百后就不可以了,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确实不太友好。
但是想让教育实现百分之百的公平是不可能的,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指标到校的利大于弊,如果真的有百分之百分配的那一天,学生也无需太焦虑,要理性地应对。
上一所好的高中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的学习态度和状态,自律的学生在普通高中也能考上重点大学,而需要别人看着管着才能学习的学生,即使靠着指标到校上了重点高中依然会跟不上。
上高中最终的目的不还是为了考大学,所以没考上重点高中也没关系,只要是高中就都有高考的机会,在普高中学生就辛苦一些,多严于律己,不要被环境所影响,相信一样会有光明的未来。
今日话题:你对指标到校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