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成都日报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也是当前对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学能够干些啥?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简称“树德实验”)和成都市树德中学(简称“树德中学”)最近给出了答案。实施“初高衔接”的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计划,前移端口,将因材施教落在实处,发掘早期创新人才苗子,让学有余力、学有特长的学生找到最适合的发展路径,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初高中贯通培养模式就是落实因材施教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计划的本质是什么?记者采访了树德实验中学校长易永伦。易永伦说,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去年11月在《光明日报》发文强调,要“从基础教育源头提升创新思维突破力,全面提升青少年创新思维和能力,潜心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我们具体实施的,就是指基于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实施跨年段统筹规划布局,打通人才培养通道的初高中衔接教育方式,其内核是因材施教。她说,教育评价改革、因材施教是国家提倡的教育方向,我们树德实验也一直在探索,上学期我们把初三相对成绩落后的学生组成了一个A班进行分层教学,经历了很多困难但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材施教就是除了不落下那些有学习困难的孩子,也要喂饱那些学有余力“吃不够”的孩子。所以我们在这次“贯通培养”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针对部分专项发展的学生做特别的教育衔接,实施定制课程,另一方面是加强两校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架构、资源共享上的纵向联系,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让所有学生受益。这是一项汇集学段优势和两校优势促进教育优质发展的重要举措。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周波责任编辑何齐铁编辑刘永豪图片校方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