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西安张女士分享了自己的“学霸家庭”,一家三代十二口人都是硕博!其中更是有多名教授!
张女士的姥爷是哈工大硕士,大舅是清华硕士,父亲是结构硕士、教授、硕导,姑姑和姑父一个是中文教授,一个是数学硕士,姐姐和姐夫都是博士,妹妹和妹夫目前博士在读,另一个妹妹也是硕士,张女士自己和丈夫也都是硕士,其他家人的学历基本也都在本科。
张女士还谦虚地表示:“都是普通人,主要都是依靠个人努力和坚持。”
明明可以靠家庭,却还要努力靠自己……
来看看优秀的人有多努力
主人公1:
她相信:努力可能会带给你一段人身奇旅。
英国本科三年。为了考牛津。第一年第一个学期没去过市中心。醒了就看书,半夜去图书馆。最开心的是学校的图书馆24小时开放。考了19张证书。兼职在读两个函授课程。打过10多份兼职,从酒店刷马桶到换床单。端盘子,卖衣服。助教,银行拉业务,海投简历,只要需要他就去做。论文一共写了10万字,封邮件,个学分,21个offer,19张证书,2个学位,1篇会议论文。
她始终相信天道酬勤。努力就会有回报。我不是天才,正是因为我是普通人,才要努力。这些证书,不过是一堆纸,这些所谓成就只是要提醒自己以后更努力。
主人公2
高考左右,清华大学,而且专业不是计算机编程,现在是一名程序员,他的技术水平已经很厉害了。仍然每天自己晚上下班回家看书、上网学习和研究新的知识到晚上两三点。陪妻子休息后他就去看书到半夜。他曾经说,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知识更新速度特别快,如果不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的东西,很快就跟不上了。
你永远不知道比你聪明的人有多努力。
主人公3
一个女生,她人长得漂亮,身材也好,家境更不用说。对自己要求特别高,本科连续四年拿了专业第一,年年国奖。宿舍几人一起准备出国考试的时候,她托福考了多(满分),GRE(满分)还觉得不够好,不停刷高分。后来被ChicagoU录取。
优秀的人很多,你永远不知道优秀的人有多拼。你要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知道什么是不可逆转的,知道用什么方式实现梦想,知道用什么心情面对苦难,人就在转瞬间感悟,进退得失不离不弃也就都有了答案。我不知道命运会把我带到何方,但是我一直会用善良维护左右。”
活到三十多岁,但是要经历过的事情也算是都尝试了些。周围的人也渐渐沉淀,平凡的大多数已经找到姿势,窝起来过起了自己的日子,优秀的人也崭露头角。
看看那些称得上优秀的人,已经渐渐和当年学校里学习认真听话的人有了分叉,也许他们不是当年的学霸,但是都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的。
有学术追求的,进了国际顶级实验室,埋头做基础学科研究,胡子拉渣,生活放荡,根本不用管人情往来。
做生意的,觥筹交错,学习场面上如何如鱼得水,人际关系怎么样八面玲珑,引力波管他屁事,夕阳紫霞不感兴趣。
投行金融咨询精英,努力工作,加班到天昏地暗,像是打了鸡血。等到放假旅行,全世界乱跑,玩得都像打了鸡血。
玩音乐的,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第一张唱片,虽然小众收入不高,但是只要拿起琴就能乐一整天,有人听自己做的音乐,这种满足感就像飞上了天。
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不过在于有志,有识,有恒三点。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得一而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这三者缺一不可。
——《曾文正公全集》
有志就是有抱负有目标,这样就不会得过且过,不会遇到困难便说凑活就好,否则终究不能精益求精。有识就是有知识有见识,通常往往读书越多的人越知自己懂得少,也越知谦虚像其他人学习。才不会在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时候就知足。有恒就是说做事要有恒心毅力,很多人有凌云之志,经纬之才,但输就输在一个做事无常性,没有恒心,白白浪费天赋,终究一事无成。
可以进一步的可以我周围的同学为例来解释这有志、有识、有恒。
首先,我周围的很多的同学,往往便自带了一种敢想敢做的心态。遇到了一件难事,很多人便觉得这事很多人都做不了我也做不了。但他们多想的是,即便大家都做不了,我是最好的,我依然能做到,这就是志的区别。
其次,大多数清北的同学其实反而是很谦虚的,通常只会喜欢说自己很弱,万万不敢说自己已经足够强。这是因为周围强手如云,所以自知自己在各方面的进步余地还很大,才不会坐井观天,认为自己已经学的足够多。有了此识,就不会轻易自满,固步自封,而是会不断地补充知识希望自己变得更好。
最后,回到高考的话题,其实对于高考而言,天赋方法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往往是自控和坚持,这大概是清北的同学具有的最好品质。因为定一个宏远的计划很容易,在初期奋进也很容易,难的是不断坚持。
所以,若想成为优秀的人之,便在这有志,有识,有恒三点着力用功即可,古人诚不欺我。
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
这个道理,一定要尽早让孩子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