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霸和普通人的差距有多大

去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25640.html

昨晚21:30,我的陪读自习室首次上线运行,主要发挥两个作用:一是答疑,二是陪伴学习。

也有家长给孩子请假,说上了一天的学很累,想早点休息了。放学回到家,谁都想歇一会,刷刷搞笑视频,看看同学群里聊天。

人人都想要好成绩,也都知道课后的努力程度起决定性的作用,可一提学习,总有千百种理由让自己无法坐到书桌前。陪伴学习就是咱俩搭个伴,我当着你的面刷题,你好意思一直看着,不自己写几道?

学校学习真的很累吗

看着孩子早上6点半起床去了学校,晚上8点半才下晚自习,到家洗洗涮涮就快10点了,哪还有精力再学习?哪个当妈的忍心让孩子这么熬着?自己都受不了更何况孩子?

有这种想法很正常,但我想问两个问题:一、孩子上学真的很累吗?二、成年人的精力和高中生一样吗?

我中学那会特别喜欢上学,因为和在家无聊地刷题相比,在学校可好玩太多了。

学校有运动器材、有实验室,有同学一起聊天,白天上课坐那看老师“表演”,晚上自习时间把作业都写完,碰上聊得来的小伙伴唠一会,这一天感觉“唰”地就过去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班里大部分同学都有同感,尤其上课外班的同学,周末两天比平时五天还要忙活(有些同学晚上比白天还要忙,因为有些业余活动在学校不方便)。

再者高中生精力真是非常充沛,到家感觉有些疲惫,但吃点东西洗个澡,立马又精神百倍了。

翻看我当年日记,是这样形容自己的:精力就像喷泉一样从身体深处源源不断地涌出,明明打了2个小时的篮球,可回来躺一刻钟,又能再战几小时,刷十几页练习册都不在话下。我相信只要我愿意花精力去学,就能掌握世间所有的技能。

超高效率和时间积累

那些真正的学霸(我认识的敢自称学霸的人都是清北毕业),他们的学习效率真得是超高,还能花很多时间精力在专注的事情上。比如雪姐,北大毕业,前些日子因为要和开发商打官司,就自己搜集整理了很多相关案例,自己写了陈述稿,虽然不是专业律师,但也把对方律师辩得哑口无言,“轻松”赢得了那场官司,她把自己经历发在了朋友圈,还有不少朋友过来找她帮忙。

她说自己中学时上课听讲特别认真,老师讲得内容听一遍就都明白了(其实是边听边思考),课后也没怎么刷过题(对,只刷学校发的那几本,都是黄冈练习册,难的要命),她们班是市级重点中学的重点班,全市拔尖的孩子凑在一起,但她考试一直名列前茅,没掉出过前3名,用她的话来讲,学得挺轻松,刷题很快乐。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学生的在校时间都相差无几,可往往一到考试就拉开很大的差距,其实孩子和家长都知道,这是因为努力的程度不够。这个努力最直观地来看,就是认真思考、仔细做题时间量上的差别。一节课45分钟,开头10分钟要调整状态、回顾知识,结尾5分钟惦记着课间跟同学聊点什么话题,实际听课只有30分钟,而这30分钟如果单纯靠听,实际吸收率大约在20%,也就是只能记住6分钟的内容,剩下的内容都会随着时间被很快遗忘。一周上5次课,真正有效的时间积累只有半个小时,离1万小时还差的远。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提高学习效率很困难,但增加时间的积累却很容易,就看你能不能坚持做到,这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必要条件。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

有的家长会说,应试教育把孩子弄得失去了创造力,而且国家现在强调素质教育,还提出了双减,老师你怎么还主张让孩子做题,搞应试教育那一套?

素质教育说了这么多年,到底在哪里?在电视里、在手机里,在欧洲,在芬兰,唯独不在我们的生活里。北京不是没有素质教育,只是这素质必须要借道应试教育才能实现。

比如海淀区的十一学校,活动特别丰富多彩,各种社团、选修课,还发行校园货币教你玩金融。学术氛围堪比大学,初中就开始走班,是无数家长心目中的网红名校。但孩子如果没有过硬的应试成绩(比如奥数、PET、区三好),是根本不可能享受到这素质教育的。

更现实点看,即便孩子上了十一本部,如果没能进入直升班,那多半是考不回本校高中的,因为孩子沉浸在素质教育中无法自拔,谁还愿意吃刷题的苦。等他们尝到一点素质教育的甜头,马上又会在中考中失去它。

高考竞争更加激烈,这是一场选拔性考试,目的就是把愿学会学的孩子和不擅长学习的孩子区分开,更进一步说,就是社会资源的再分配,白领蓝领各走各路。

不管什么样家庭背景的孩子,上了考场做的都是同一张试卷,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孩子通过教育这条路成为医生、公务员、工程师、教师,那他未来的收入和福利就会比较有保障,社会地位也比较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活得比较体面”。因为我们通过教育进入了社会的中间层,分到了一杯羹。

而考试是唯一能保证公平分配的,从这一点上讲应试教育是社会的良心。

应试教育就像上战场,绝对没有素质教育的优雅。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充满诗意的生活还很遥远,我们对生活最美好的寄托,是在布满荆棘的现实之路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