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博士为什么选择当中学老师,博士们给出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s://m.39.net/disease/a_6211035.html
最近几年,清北及国内外名校博士应聘到各地知名初中、高中当老师的越来越多,像人大附中、深圳中学、北京四中、南开一中、上海中学等知名中学,近几年招聘的教师清一色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而名校博士被聘为教师已越来越普遍,甚至一二线城市普通中学新晋教师师出名校的博士也越来越普遍。名校博士,某一领域的绝对精英,为什么不去做尖端技术对口的职业,反而到初高中当老师呢?当这一久久困惑人们的问题被选择当老师的博士们回答后,我们才发现,名校博士当老师的理由,有欣慰也有辛酸。一、博士当初高中老师,钱多活少离家近。某媒体平台一名博士谈到自己在成都当初中老师的经历,用他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钱多活少离家近”相当开心。他对比了自己师兄、师弟中的多种人生选择,又结合自己的择业经验,最终认定相比去大公司或者到大学当老师,去中学当老师既可不用天天加班,也可远离科研、论文及跑项目,何乐而不为?首先,去大学当教授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风光。博士进高校当老师的工资并不多,再加上编制和职称难搞,当个大学教师实际上不过是个临时工;另一方面在大学里教最难的课,课时多,杂事多,学生难带,不但没时间搞科研,写论文,更别说申请好项目了,那滋味真得不好受。其次,去上市大公司工作,搞研发,天天,工资没少挣,但有可能几年后,身体就垮了。最终该博士选择进公立中学当老师,虽工资不如搞教育培训的师兄弟们多,但生活相对惬意,有编制,有假期,有福利,甚至学校有食堂,有公寓,不用为私生活操心,且以博士的知识面和高度教中学生,那是张飞吃豆荚——小菜一碟,毫无难度,做起来轻松愉快。从这些博士所述当老师的理由,小徐老师深深感受到他当老师的快乐的满足,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博士并不认为自己当老师教中学生屈才,反而认为自己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是功德一件,他们从中找到了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这不能不说是教育之幸。二、博士生当老师是无奈之选。并不是所有的博士都甘心情愿当老师,对博士而言,进大学当老师,或者进研究所搞科研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奈何“僧多粥少”,这些岗位空位少,竞争相当激烈,没有点“天时,地利,人和”还真真不好进。另外,即使进了研究所,搞科研并不轻松,不但挣钱不如进上市大公司多,而且工作疲惫枯燥。在这种情况下,去一二线城市各大中学当老师则既可以解决编制、户口,甚至住房问题,而且工作相对自由轻松,工资加福利也不比搞科研差,因此博士生选择当老师虽无奈,但也是不错的选择。三、搞科研的好苗子,放弃科研路当老师,是科学界的损失,令人辛酸。博士生当中学老师,是不是大材小用?这个问题大家讨论了很多次,小徐老师初以为从教育的意义来说,教育作为国家振兴的基础事业,以博士的学识和视野引导中国教育,可谓中国教育之幸,并无浪费人才之说。然而,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后,小徐老师彻底改变了想法,文章是一位大学教授写的,写他极力挽留自己的辛苦培养的得意门生走科研,当科学家之路,而该博士最终选择当老师的事情。文章的前半部分,教授用极多的笔墨写了该博士在科研道路上取得的成就以及导师们对他的不吝栽培和欣赏,在这位教授的眼里,该博士是少见的当科学家的材料,不仅有着科学家应有的踏实、严谨、精益求精的科学素养,更重要的是他具备科学家少有的敏锐力和洞察力,他和院里的多个老院士都认为该生是科学界不可多得的英才,因此大家都有意培养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科学英才,最终却选择去北京一所知名中学当老师,因为搞科研太累了。几位教授和院里的老院士轮番劝阻仍未能留住他,文章的最后,教授满心悲伤,说自己如今“哀莫大于心死”,谁能告诉我:到底是我错了,还是他错了?看了教授的这篇文章,小徐老师心情复杂又莫名辛酸,虽然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职业的权利,虽然博士当老师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希望博士当老师是出于对教育的真爱,更希望那些有科学家潜质的人才能不被这个浮躁的社会所沾染,耐得住寂寞,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做出举世瞩目的成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