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山西省教科院组织的普通高中数学建模活

白癫风如何处理 http://m.39.net/pf/a_7352269.html

为落实新课标的精神,山西省教科院组织一线教师依托教材探索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途径,用项目学习的方式开展“数学建模建立模型预测未来”,借助网络分享项目成果,年6月17日(周五)下午16:30—19:00,固安一中高中数学杨景泉工作室成员观看了此次线上展示交流活动,活动地点在山西省实验中学班,大家认真学习并内化感悟。

应用协作引领共赢

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提升学生学科能力和素养的重要使命,要认真落实《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年修订版)》对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的要求,努力培养、提升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就要抓住建模和探究的特点,明确方向、整体设计、突出问题导向、任务驱动、合作交流、把握过程;用有吸引力的问题、真实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数学建模是新课标的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强、与其他五个核心素养联系紧密、相互交融的特点。数学建模素养的养成需要一个渐进的而又有层次的过程,需要在各章的内容中有意渗透,逐渐提升要求。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确定参数、计算求解,检验结果、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活动的基本过程如下:

与传统的高中数学学习的内容相比,建模和探究容量小、内容灵活,对于教师来说相对生疏,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相对匮乏。但它在新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位置,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角色都显得十分特别和重要。

向上滑动阅读正文

山西省实验中学正高级教师罗老师、山西省教科院任薛红霞老师多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

作为建模和探究载体的“问题”来源可以有多种途径,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如教材、教学参考书、专业网站,由教师选择、设计、提供。还可以是动态的生成性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解决已有问题后提出的发展性问题等。教师要特别注意积累生成性的问题资源,它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提升学习活动的效果。

经历了真实的数学建模活动,了解了更多的收集数据渠道的方法,学会了将土壤质地,房产公司当研究对象合理的数量化,学会了处理收集到的数据,学会了美化函数关系式,查阅文献,学会了合作、探究、借鉴、分析、决策、反思评价、质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