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刘瑜要接受孩子的普通,家长请把清

“双减”政策落地,孩子们不用天天上培训班了,很多家长都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不用拼家长了。但也有家长有意见,因为想要给孩子补习,但找不到培训机构了。对此,上海市教委一位负责人说得好:学生都去培训,结果就是分数线上来了!为什么?因为在“职普比相当”的前提下,普高的招生计划只有那么多,大家分数都高了,只好提高分数线了。为什么中国的家长们,都乐此不疲,哪怕是倾尽家财,也一定要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呢?因为拼死也要让孩子上普高、重点高中呢?有专家学者说了,上职高也不错啊,社会上很多实体制造业都招聘不到人呢。清华大学有位副教授刘瑜,就在公开演讲中表示,自己的孩子正在成为一个普通人,并呼吁大家也应该接受自己孩子的普通。清华刘瑜的观点,有人却有不同意见,有家长就说了:清华教授的孩子能是普通人吗?清华附属幼儿园、附小、附中,那是普通孩子能上的?那些说接受自己孩子普通的,请把清华附小、附中的入学名额让出来吧!这位家长不是别人,正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储殷教授。储殷教授用一句话道出了当下教育制度的另一层目的:实现社会分层!能不能上高中考大学,决定了你将来是拿块钱,还是块、块一个月。虽然残酷,但却现实。现实就是,几乎有一半的孩子上不了高中,连考大学的机会都没有。据统计数据,国内年至年这11年间,普通高中录取率都维持在50%左右;教育部在关于做好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到,要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然而,在学生家长这一端,谁都极不情愿让自己的孩子上职校、技校。假期回老家,和教育局任职的同学聊起中考和“职普比相当”问题,老同学对职高招生之艰难是大倒苦水:作为教育局、办工作人员,每人都分配有包干任务,要协助县内职业学校完成一定名额的招生任务。然而,即使是在自己的母校,也几乎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自家孩子上职校。作为一名前教师,更是现在的学生家长,也是距离这一中考分流政策最近、感受最真实的群体,认为有一点关键原因:全社会都认为考大学是体面的、尊严的,凭什么要我家孩子去上技校?我们的传统就是“学而优则仕”,读书考大学,更优秀的读研读博,然后出来进体制或入名企,一路向上通达,这不是成功学的鸡汤,却是实实在在的普遍社会认知。对于绝大多数中低阶层来说,不是官二代、富二代,那么唯一能改变未来的途径,也只有读书上学了。当全社会都认为上大学才是更体面的、才能有更尊严的未来,又有谁家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读职校、进厂?事实上,“只有一半孩子可以上普通高中是过早分流,违背了我国产业升级的路径!”北大教授姚洋认为,初中文化水平难以满足智能制造业对高级蓝领的要求,应该让所有孩子读完普高之后再选择走职教路线还是大学路线。发改委副秘书长高杲也就当前职业人才现状表示: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特别是一些新的科技应用在迅速深化和扩大,我们短期之内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还没有跟上形势,所以出现了结构性缺口。显然,中考分流的客观事实就是,既不利于孩子们的人生成长,也没有培养出产业需要的高技术人才,反而是阻断了这一部分人继续学习、成长的路径。这种教育分流,不就是实质上实现了分层吗?不但分层,还不断将阶层固化,中低阶层向上的通道被阻断!这种分流,家长们愿意接受吗?当然不愿意!鉴于这些客观现实,北大教授刘洋公开表示中考分流过早,高中分流更合适;携程创始人梁建章也建言,“双减”只是在供给侧打击了教育内卷,然而家长们对于升学的需求,却没有得到释放。“考得上,才有未来”,今天的这句话,已经不是指高考了,因为中考已经成了人生分流的关键大考。对于那些心智成熟较早的孩子来说,有目标有方法再加上勤奋,就成了那一半进入高中并有机会上大学的幸运儿了。而另一半还在懵懂中的孩子们,却只能去职高或直接进入社会了。不是自己不够努力,而是还没来得及明白该怎么努力,朝什么方向努力。据机构调查显示,80%的学生能够考入清华北大,靠得不止是勤奋,更多是会找方法,有技巧,能够举一反三,高效率的学习,才能有更高的机会。家长应该怎么办?这里有一个差生逆袭的典型。刘媛媛就是个名副其实的差生,初中成绩并不好,在以压线的分数幸运考入高中后,也是排在年级的倒数;她也试过好好听课、认真做作业,但后来逐渐因毅力不够坚韧,拖延症频发,找不到学习方法,而收效甚微。有一天,刘媛媛突然决定:“我要考北大”,刘妈妈觉得难以置信,就开导她说“北大不是我们这地方的人能考上的!”但刘媛媛似乎突然就开窍了,开始坚定地执行自己的计划:每天只睡6小时、走路不是背单词就是在回忆错题、第一个进教室最后一个出教室……三年后的高考,曾经年级倒数的刘媛媛,成功逆袭考进了大学,最终成功考上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北大毕业后,刘媛媛没有去找工作,而是成立了自己的创业公司,并在短短数年内,成功入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从差生逆袭的寒门学霸到北大才子再到知识网红,刘媛媛深知:出身不好,并没有斩断一个人所有成功的可能。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并不在智商、父母,至少在学习这件事上,方法和心态才是关键。不是所有家长都有机会躺赢,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突然“开窍”,与其嘘寒问暖,不如引导孩子学习榜样,吸取高效学习方法的机会。学会如何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如何坚持,如何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最终实现大目标。你也会成为自己的学霸。成长中,没有突然“开窍”,只有不断纠偏。其实,学习中的错题本,人生中也一样需要。——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