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陈振芳
3月7日,界面教育获悉,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今年递交多份两会提案,内容涵盖职业教育、普职分流、家庭教育等领域。
“高中阶段的普职分流政策,即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招生比例大体相当,已成为家长教育焦虑的重要原因。”张志勇指出。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调查发现,30.2%的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上职业学校。家长认为,高中阶段普职分流剥夺了孩子平等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权利。
张志勇在中国西部某省调研时还发现,中职毕业生直接就业的人数仅达个位数,有的中职学校%追求升学。“以升学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已偏离了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定位。”
在此背景下,张志勇建议,首先要从“一刀切式的刚性分流”转向“因地制宜的柔性分流”。
其次,从“普职二轨分流”转向高中阶段教育多类型分流。
以海外为例,俄罗斯高中学校类型至少有16种之多。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综合高中的规模分别占高中规模的85%、99%、99%。德国和瑞典等国家中等教育阶段也是以综合高中为主体。
再次,探索高三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高中后“普职”分流教育试点。
即高中学生在高二结束必修课程的学习,经学业水平高考合格,达到高中毕业的学业要求之后,对于升入本科高等学校接受高等教育存在困难的学生,可探索高三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在开设高职专业课程需要专业基础文化教育之外,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
最后,畅通中高职升学渠道,健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分流——回流”政策。
以德国为例,选择职业教育方向的学生,可从中职、高职,走向应用型本科、硕士乃至博士——在升学路径上,职业性人才和研究性人才无异。英国、澳大利亚同样有类似的制度供给。
张志勇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