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评价已经成为每个中学在高考改革路上需要面对的难题,如何选择测评系统,或将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近日,在综合素质评价解决方案高峰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就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落地进行了讨论。为什么要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教育部在年6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年12月16日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意见中指出了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必要性: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刨除文件的官方说法,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本身就是中高考改革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王殿军谈到:清华附中之所以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一是源于一线学校的育人需求;二是服务于高校自主招生,解决推荐材料“突击、失实、同质化”问题。然而即使是清华附中,在将综合素质评价落地的时候,也是遇到许多困难。1.国内缺少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综评理论,目前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多指向结果利用,忽视了评价过程对学生发展、包括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2.在操作层面上容易出现“简化程序、集中突击、匆忙收场”的情况。3.认可度不高,评价结果流于形式,对于中学和大学而言,没有参考价值。而其他许多中学,甚至都没有精力去自行开发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升学压力就将老师们逼得喘不过气。因此学校只能采购短平快的线上评价系统。这些系统操作简单,结果明确,但是整个测评过程没有足够严谨的理论支撑,对于高校而言,几乎没有任何的参考作用。什么是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拿清华附中的综合素质评价来说,其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实测性,主要指两个实测,实地和实时。二是过程性,主要指三个统一。即注重学生发展的增量,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990.html